转型中国的政府回应性:结合实验与大数据方法
转型中国的政府回应性:结合实验与大数据方法
6月25日下午三点,应中心邀请孟天广博士在理科五号楼607会议室作了主题为“转型中国的政府回应性:结合实验与大数据方法”的报告。此次讲座的主讲人孟天广博士是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政治学系博士后,清华大学政治学量化研究所副主任。讲座由中心智库工作负责人孔涛副研究员主持。
孔涛首先向听众说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及智库研究的简要情况,并对主讲人的教育和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随后,孟天广从政府回应性的定义及意义,到政府回应性在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三篇成果,具体展示了实验、调查和大数据等不同方法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
孟天广首先指明“政府回应性指公共政策的决策符合公民政策偏好的程度”,而“政府对公民意见的回应性是任何现代政治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因此研究政府回应性的意义重大。谈及我国实际情况,孟天广通过实验研究,探究了“地方决策中政府官员是否回应公民意见”这一问题。他发现上级政府意见和本地公民意见对地方财政决策选择的影响均只存在于“经济发展”支出领域,上级政府强调“经济发展”的意见对地方财政决策的影响略强于本地公民的相应意见。对于政府回应公民的渠道和机制,孟天广在调查中采用列举实验的方法,拓展了对威权体制回应性(适应性)的微观基础及其先决条件的理解,并发现威权体制回应公民意见的途径选择依赖于地方性国家-社会关系。最后,通过对网络诉求大数据的挖掘和研究,孟天广发现政府更愿意回应一些单任务、低成本、个体性公民诉求和体制内诉求,并且政府的网络回应多属于应急性回应。
作为总结,孟博士特别讨论了大数据结合实验及调查的研究方法及其各自的优势。讲座最后,主讲人还回答了在场听众的提问,并与大家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