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2009•民生》出版座谈会暨新书发布会召开
2009年3月3日上午,北京大学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办了《中国报告2009•民生》出版座谈会暨新书发布会。
“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是北京大学设计的一项长期性跟踪调查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全国性跟踪调查项目,第一期规划到2020年结束。2008-2009为测试调查阶段,2010-2020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全面实施阶段,北京大学将每年在全国25个省(市)的160个区(县)跟踪调查640个村(居)、16000户家庭、约56000个个人。
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北京市、与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合作在上海市、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合作在广东省三地进行了“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测试调查,《中国报告2009•民生》是北京大学的专家们运用上述调查数据撰写的描述性分析报告,分为经济生活、教育、健康、生活安排与社会交往、社会信心与居民价值观5个部分,较系统地呈现了三地的民生现状。
出版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代表北京大学首先发言,他在发言中介绍,成立于2006年9月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是一个以调查、收集、整理、集成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科学研究数据为己任的,跨学科、跨院系的实体机构,通过开展“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跟踪搜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真实地记录其历时变化,反应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并由此建立科学、系统的综合性数据平台,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决策提供数据。杨河教授还指出,“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作为一个规模大、历时久、程度深、覆盖广、难度高、科学性强的跟踪项目,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需要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关心和支持、受访家庭的理解和帮助,并期望大家继续支持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
来自教育部、民政部、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学者出席了出版座谈会。与会专家对北京大学实施“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建立综合性跟踪调查数据平台是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之必需,是现代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之必需,是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与会专家希望北京大学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跟踪调查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其长期性和系统性,时间愈长愈能显现其重要性。
新书发布会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萧群常务副部长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介绍了“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项目的设计与执行情况,指出在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都汇集了世界上类似调查项目的精华,试图通过对社区、家庭、受访家庭所有家庭成员的追踪调查,把握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在复杂性、设计效率、理论拓展、方法创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2009•民生》执行主编刘世定教授介绍了报告的写作宗旨和写作经过,指出报告旨在向公众描述调查数据呈现的现象,把对现象的判断和分析留给广大读者。来自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出席了新书发布会,并就“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和《中国报告2009•民生》中涉及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了现场交流。
相关链接:
北大发布《中国报告2009•民生》 为首个全国性跟踪调查项目